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建国何玉芳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粮食短缺?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后续+完结》,由网络作家“石头会长大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赵家村村长也姓赵,叫赵信,从辈分上说,是赵元成的亲叔叔,肯定要比张元顺关系要密切一些。所以听完张元顺的告状,四十来岁的赵信先是咳嗽一声,然后慢吞吞的来了一句。“这事,昨天我听到赵元成和我讲了,你儿子张建国有错在先,多挑一担水那是占了大家伙的便宜,你不知道现在水多紧张吗?赵元成敢勇于指出这问题,是个好同志,只是处理方式有点急了,这关键的时候,是不能多打水的……”赵信有些皮笑肉不笑,说的话更是让张元顺心底来气,可赵信是村里的村长,他只能慢慢说。“我儿子打一担水是有原因的,因为还得给黄大爷家送半担水……”“哦哦哦,我知道了,好在你家建国也没出啥大问题,你别说了,要去上工了,你们小队今天的任务可不轻,快去吧……”赵信嘴里支吾着,根本就没把张...
《粮食短缺?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后续+完结》精彩片段
赵家村村长也姓赵,叫赵信,从辈分上说,是赵元成的亲叔叔,肯定要比张元顺关系要密切一些。
所以听完张元顺的告状,四十来岁的赵信先是咳嗽一声,然后慢吞吞的来了一句。
“这事,昨天我听到赵元成和我讲了,你儿子张建国有错在先,多挑一担水那是占了大家伙的便宜,你不知道现在水多紧张吗?赵元成敢勇于指出这问题,是个好同志,只是处理方式有点急了,这关键的时候,是不能多打水的……”
赵信有些皮笑肉不笑,说的话更是让张元顺心底来气,可赵信是村里的村长,他只能慢慢说。
“ 我儿子打一担水是有原因的,因为还得给黄大爷家送半担水……”
“哦哦哦,我知道了,好在你家建国也没出啥大问题,你别说了,要去上工了,你们小队今天的任务可不轻,快去吧……”
赵信嘴里支吾着,根本就没把张元顺的话放在心上。
他是赵元成的叔叔,整个村里赵家人最多,他不帮赵家人,难道还去帮人少的张家人?
何况,这事赵元成也没做错什么,张元顺一个老实人,就算是强词夺理那又怎么样,不过是嚷嚷两句,也没什么要紧的。
上工的时间到了,张元顺哪怕气的直跺脚,但是也不敢耽误公家去修水利,听到有人喊,赶紧去干活了。
这边张建国一大早,就去村里找断腿的黄大爷。
黄大爷在村里很有威望,因为他的腿是早些年打鬼子受伤的,退伍后就回了老家。
对于黄大爷这样的退伍老兵,国家每年是有补助的和照顾的,所以黄大爷吃喝不愁,比村里大多数人过的都好。
但是今年大旱,他也有一个难处,那就是吃水问题。
村里本来每家一日可以挑半担水,可有水的地方距离黄大爷家里很远,他又断了一条腿,根本不方便挑水。
张建国心非常善良,就想着自己年轻有力气,帮着黄大爷去挑另外半担水,这样一来,两家凑成一担水。
可赵元成却借此发难,哪怕张建国提到这事,也被他故意打断话头,并且照着张建国的脑袋给了他一砖头。
就这一砖头,当初也让张建国在床上躺了一二天。
其实昨晚上张建国也曾经左思右想,这赵元成和他是一个村的人,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,看着也不是那种鲁莽不讲道理的人,为何对着自己,找到机会就下死手呢?
这模样,就像是两人有什么深仇大恨,甚至赵元成有种杀人灭口的感觉。
可是,张建国穿越回来后,脑子里乱糟糟的,以前多东西他也有些记不清楚,也搞不清楚自己和赵元成到底哪里结下深仇大恨?
要想让赵元成受到惩罚,张建国先去请黄大爷,把自己昨天的遭遇一说,果然黄大爷听后勃然大怒。
然后,张建国就用独轮车驮着黄大爷,去了几个地方。
第一个是村里民兵连长那边,说赵元成动手杀人未遂,这帽子有点大,把民兵连长黄三吓了一跳,可一看黄大爷领着张建国就沉默了,表示他会和村长说一声,要是这事属实,他会把人抓起来。
第二个张建国领着黄大爷去了乡里。
黄大爷是退伍老兵老资格,他退伍回乡村里是要专门派人照顾的,只是他自己怕给村里增加负担,一直没提这事,遇到张建国给他挑水送水,差点被人打死的事情。
在乡里一说出来,立马让乡长那边特别重视,马上就派人来赵家村了解情况。
村长赵信,还想帮着侄子赵元成说好话,说这是误会之类的,又说张建国开始没说明是给黄大爷挑水,这赵元成不知道,所以这事也不全怪他。
“我当时有向赵元成解释,他不听,他直接上砖头砸脑袋,这是想要我的命呀,就这种危险分子放在赵家村,我觉得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,太没有安全感了,他这是杀人未遂……”
张建国看到乡里来了人,这会也不担心,直接把自己头上的伤口给大家看,并且把当时的情况又说得凶险无比,让人听着都胆战心惊的。
而黄三作为民兵连长也忙表示,这种狂暴分子确实要送到乡里去劳教改造才行,不然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。
赵信还想说话,可一看着情形不对,马上就退缩了,他这个村长还想多干几年,可不能为这小事把自己搭进去,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嘛。
而赵元成被人带来的时候,先是大声喊冤,又骂张建国不是个东西,故意污蔑自己。
他原本只有十八岁,一米七的个头,国字脸看着人有几分帅气,可是此时他面目狰狞的看着张建国,那眼神藏着恨意,要是眼神能杀人,他已经把张建国砍死几次了。
赵元成先是指望着赵信救自己,可以看他眼神躲避,不敢看自己的眼睛,心底就有数,这赵信恐怕指望不上了。
“我是冤枉的,我真不知道张建国给黄大爷挑水,而且,他根本就没说,他是故意挑衅我,故意害我的……”
赵元成还在狡辩,却发现黄三他们根本就不听,只是表示,马上立刻把人押送到乡里去,让他把事情交代好,再看怎么处理?
一瞬间,赵元成知道,自己这是栽了,栽在这个和自己同岁的张建国身上了。
他此时忍不住端详着张建国。
张建国个头有一米七五,剑眉星目十分俊朗,算得上赵家村长得最俊的男人。
一想到这里,赵元成心底像是想起了什么,感觉到一阵的割裂和难受。
“张建国,你害我,冤枉我,这梁子两家结下来了,这事没完……”
赵元成被带走的时候,他忍不住的冲着张建国喊了一句,惹得张建国嗤之以鼻。
自己开始好像也没咋惹他,赵元成都想弄死他,说得好像两家没梁子一样,要是没梁子,能下那样的黑手?
当他傻呀!
赵元成刚被带走,张建国就张罗着,先把黄大爷送回去,再去给他挑一担水。
他人还没动呢,就听到有人在喊。
“张建国,你给我站住……”
喊他的是赵元家,也是赵元成的弟弟,赵家的老三,他比张建国年纪大一岁。
“我二哥呢?你把我二哥怎么了?”
赵元家刚听到有人说,自己二哥因为打了张建国,被乡里来的人带走了,他赶紧跑来,却发现大哥不见了,只看到了张建国。
这会马上向张建国发难,那轻撇的嘴角,似笑非笑,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傲慢。
赵家有四兄弟赵元军,赵元成,赵元家,赵元国,在农村那是一霸,一般人家看到他们四兄弟,那都是忍气吞声能让则让。
所以养成他们兄弟目中无人,不讲道理的性子。
“你二哥被民兵连带走了,你有事问村长,咋的,想打人刚好,可以跟你二哥一起作伴……”
张建国面露讥讽之色,一边的赵信赶紧吼了赵元家一句。
村里赵家人抱团,赵元成这四兄弟给赵信办了不少事,他们也都最听赵信的话,被他一吼,虽然对张建国恨的牙痒痒,却也不敢在有所妄动。
只是这会赵元家看张建国都两眼喷火了。
张建国看都不看赵信和赵元家,只顾着跟黄大爷说话,恨他又怎么样,这会拿他根本就没办法!
他就喜欢这种,你看不惯我,但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!
“你要小心点呀,你得罪赵家兄弟,以后就连村长,估计都不会给你好脸色看,当心,他给你穿小鞋……”
“没事,我不得罪他们,人家还是是要拿砖头拍死我,躲不掉的东西就迎面冲上去!”
回去的路上,黄三有些担心的提醒张建国,但是张建国倒是满不在乎。
他说的话让黄三一下子笑了,年轻就是好呀,不服就干,这个性格他喜欢。
张元顺中午散工回来的时候,嘴里还说着今天去找赵信,都快把人给气人了,人家那话说的好听,但就是包庇赵元成。
但是回到家里就听儿子说,赵元成已经被被民兵连长带人扭送到乡里,估计不坐牢也得劳教改造。
“真的,建国你这也太厉害了,赵信没拦着不让送去乡里吗?他可是赵元成的叔叔……”
张元顺一下子瞪大眼睛,满脸的不敢置信,他愤愤不平,知道儿子受欺负,想报仇,可是他的方法似乎不管用。
毕竟,村长可是包庇赵元成。
“乡里都来人了,村长有啥用,赵信要是秉公办事还好,他要是一意孤行包庇赵元成兄弟,我非想办法把他这个村长给弄下来,正事不干尽坑人,赵家村让这样人当村长,我呸……”
“嘘,你这孩子,少说两句,村长哪有那么容易被弄掉?这可是赵家村,全村人中,姓赵的最多……”
张元顺这会挺高兴的,还是儿子有本事,别看他年轻,一出手就把赵元成给收拾了。
晚上做饭的时候,张元顺还在跟着媳妇说这事,眼神里满是骄傲。
何玉芳正在小心的洗了一下南瓜皮,洗菜的水不舍得扔都攒着,晚上可以洗脸洗脚,天旱的水比油都贵呀!
就这南瓜,一家人都吃不饱,只能喝点南瓜糊糊,今天家里人高兴,何玉芳狠心的在煮南瓜的时候放了一小把白米。
今年天旱,地里粮食也没啥收成,他们还欠着集体的粮食,只能指望明年雨水好,能有个好收成,把欠集体的粮食给还了,一家人过年能吃一顿白面饺子。
“建国脑子是比你好用,晚上咱们多熬一熬,把地窖挖深一点,要是能打一口井,咱们就能多种点大白菜,有那些大白菜掺杂点粮食,冬天也能对付过去,要不,这今年冬天可咋过呀……”
何玉芳有些发愁,一家五口人,没有水也没有啥粮食,三个大人还好办,他家最小的闺女张红月也才五岁。
常年吃不饱,瘦的跟豆芽菜一样,看着都发愁。
“哎,这不是遭灾了,家家户户都这样熬,明年肯定会好点,日子总会好起来的……”
张元顺也叹气,这是老天爷不给饭吃,国家到处都遭灾,虽然也弄了一些救济粮到集体里,村里没饿死人都是好的,这要是赶在旧社会,饿死人都是常事。
晚上大家都吃了个半饱,每个人的碗都比洗过的还干净,又没啥油水,随便用洗菜水冲一下就行。
张家有三兄妹,张建国老大,今年十八了,老二是闺女张红梅,今年十岁,老三是张红月今年五岁。
吃了饭,张建国和父母下地窖,妹妹张红梅在家收拾,并且照顾张红月,让她早点睡。
地窖里,一家三口一直轮流着挖,他们挖出的土,都没舍得扔,堆积在后院里面,打算整理一下,等有雨的时候,种上大白菜。
“哎呦,这地窖下面怎么这么多红石头?石头下面能有水吗?”
何玉芳突然喊了一声。
“有,继续挖就是了,一直挖……”
张建国嘴里喊了一声,地窖出现红石头层,说明挖的比较深了,下面说不定就有什么变化。
果然,到第三天张建国晚上下地窖的时候,一铁钎砸下去,突然地窖就打穿了。
“爸妈,火把拿过来,这下面有溶洞……”
张建国压低声音喊了一下,语气中满是喜悦,因为他知道这溶洞下面是别有洞天,里面的好东西多着了!
一家三口拿了两个火把下到了地下溶洞。
周芷兰有一份工资,收入还挺高的,而母亲因为身体不好早早的退休。
“挺可怜的,不行就留着吧,我在家闲着是闲着,帮着带一下就好了,咱们也就多一个小闺女!”
周芷兰的母亲叫兰玲,是一个瘦弱的女子,她常年病恹恹的提不起精神,就让大闺女周芷兰接班,自己办理退休在家养病,他家还有一个儿子也在上班,对于闺女的做法,她倒是很赞同。
“你就不要在这瞎掺和了,你们头发长见识短,一个个不省心,这孩子绝对不能要,回头芷兰要说婆家,兴邦也要结婚,这多个孩子算什么?”
周德明黑着脸,把闺女和媳妇都骂了一顿。
说他们是胡闹,这捡一个孩子是闹着玩的吗?
也不看看家里不管是儿子闺女都大了,眼看都要相看人家,这会多一个孩子,还指不定有什么风言风语传出来,那是绝对不行的,至于那孩子放在医院不去就行了。
医院总不会把这孩弄死,所以也算是救了孩子一命,已经是仁至义尽了。
周芷兰看着愤怒的父亲,也不再说话,只是等着父亲急急去上班的时候,她则和母亲在一边咬耳朵。
“妈,我们两人加一起的工资一月都有一百多块了,养一个孩子还是很容易的,好歹一条命,看到总不能不管……”
周芷兰正在和母亲说着话,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她,她跑出来一看,原来是大堂哥来了,还在埋怨她说是原本约好的一起回来,怎么到后面都没等待她,昨晚上他到底干嘛了?
“捡到一个小婴儿,送到医院去了,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……”
周芷兰每次都是跟堂哥周勇军去黑市,两人都是偷偷摸摸去的,旁人根本不知道。
“啊,还有这样的事情,走,去看看,二妈,走一起去吧……”
周勇军个子比较高,这会听到说捡到孩子,激动的不行,想要去看看,并且鼓动兰玲一起去。
所以当张建国正在尝试给小婴儿喂奶粉的时候,就看到周芷兰浩浩荡荡的带着好几个人,一下子出现在他面前,几个人都惊呆了你看我,我看你有些茫然。
周芷兰赶紧介绍,说是跟张建国一起捡到的那婴儿。
当时两人看到有条狗叼着婴儿,从他们跟前跑过去,他们把狗赶走了,把孩子救下来了,那边周勇军张大嘴巴都有些不敢置信,直到他们看到孩子身上还有一些并不算很深的牙印子,这才释然。
“我咋觉得这狗是救孩子,真要是吃这牙印不会这样浅,这我做梦都不敢这样想,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,她叫什么名字?”
周勇军这会也对着孩子,充满兴趣,也尝试着给孩子喂奶粉,可笨手笨脚的连张建国都比不上,最后还是兰玲动手喂,而那孩子此时似乎睁开了眼睛,对着兰玲笑了一笑,这一笑让兰玲的心都软了,忍不住把孩子抱着抖了抖,
“这孩子长得真好看,还会笑,就叫小名就叫笑笑吧……”
兰玲这一说大家都笑了,这名字真好呀,笑笑。
周勇军打量了一下张建国,总觉得这人有些熟悉,可是仔细想又觉得这个人没见过,他还以为自己是眼花也就没多想。
张建国见周芷兰的家人都来了,甚至知道了每次陪着周芷兰的周勇军是她的堂哥。
“张建国,奶粉,奶粉……”
周芷兰看到张建国抱着笑笑,心底还挺高兴的,觉得张建国看着不太靠谱,谁知道还这样负责,真是人不可貌相。
而张建国也没想到他们居然还真的到赵家村了。
这边交通也不方便,两人带着那么多东西找过来,估计饭都没吃,就赶紧让人帮着喊一下母亲过来,让帮着张罗做顿饭给他们吃。
毕竟两人不认得路,硬是花了一二个小时,才找到他家,早就错过了饭点,这会真是肚子饿的咕咕叫。
何玉芳赶回来的时候,就看到周芷兰正细心的照料着笑笑,一边热情的招呼着,一边把家里的鸡蛋都拿出来,这会做饭也早了点,她又怕周芷兰他们肚子饿,所以干脆给打了两碗荷包蛋。
这种荷包蛋,直接在开水锅里滚两滚,等鸡蛋白凝固后捞起来,再加几勺子白糖,放一勺猪油,就是农村最能拿得出手的美食了。
周芷兰和周勇军本来就饿,咬一口鸡蛋,里面蛋黄都没有完全凝固,白色的蛋白,金黄的蛋黄,再加上甜汤和香香的猪油,吃一口都觉得无比的满足。
“好香啊,你家也不宽裕吧,我这里还有一些粮票,别的东西也不好带,粮票你收着……”
周芷兰看了一下张建国的家里,虽然到处收拾的干干净净,但是家里唯一一张八仙桌,腿还是断的,用了不少钉子钉好的。
至于别的家具,几乎没有,唯一看的上眼的就是一个新的热水瓶,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。
看得出来,张建国家里并不是那么宽裕,或者说,农村比城里的生活条件还是差距有点大。
“不用了,我们这边用不上粮票,今年是天旱到处没水,日子过得差点,其实,我家还算不错了,你放心,我不会让笑笑遭罪的……”
张建国抱着笑笑,满脸轻松的和周芷兰在后院说着家常,院子里还有红月和红梅在跳皮筋。
周芷兰把带来的奶粉拿出来,数一数居然有两三罐之多,还有一些崭新的布料以及棉花,还有一双小鞋子和一套新衣服。
这些东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那是相当重的礼物。
“这奶粉你从哪弄来的,这东西可不好买,我在黑市上观察过,卖的都不多,奶粉我留下,布料你拿回去,自己可以做一身衣服啥的,我妈给笑笑做新衣服和鞋子!”
张建国其实有钱,哪怕上次给笑笑治病花了一些钱,但是他手里还有将近上千块。
这会的钱很值钱,这些钱就差不多一笔巨款,没啥大的开销,基本花不完。
他觉得周芷兰哪怕在城里上班,但是一个姑娘家,拿的是死工资,肯定也没多少钱,还是替她省着点。
也许是阳光不错,也许是气氛很好,周芷兰此时很放松,也说起自己家里人介绍了一个对象,叫郑泰有点路子,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到了几罐子奶粉。
这些奶粉,正好给笑笑补一补,等奶粉喝完了,她到时候再帮着想办法。
“哦,那恭喜你了,你对象还挺有本事了?郑泰,这人怎么名字听着有点耳熟?”
张建国愣了一下,突然觉得有些口渴,顺手就把笑笑递给了周芷兰,去水缸里舀一瓢水喝,却被周芷兰看到,嚷嚷着让他烧水喝,说是生水不干净,容易生病肚子疼。
“回家,路边说这些不合适!”
张建国向四周看了看,这会虽然是傍晚,许多人家的厨房都冒起了炊烟,看样子是在做晚饭吃。
张建国和张元顺到家的时候,他家厨房也有炊烟,不过是何玉芳挽起一把稻草,烧了一点水,他家有点穷,一般晚上都是简单的煮点南瓜,或者弄一点疙瘩汤对付一顿。
南瓜粥能糊弄一下肚子,虽然到半夜能把人饿醒,可好歹饿不死人就成。
“爸,你跟我来……”
张建国一回家就把父亲带到后院,他们家有些破旧,正屋前面是一排青砖看着挺气派,但房子侧面和后面用的是土坯砖,这也是赵家村最常见的房屋样式。
村里人也想像城里人那样,住上青砖红砖大瓦房,可是砖头贵的很,大多数人家都会在房子最显眼的正面,弄一排青砖,但是不显眼的地方就用土坯砖,这样能省下不少钱。
张家的房子有后院,里面挖的有地窖,以前会放一些耐储藏的粮食红薯啥的。
只是今年大旱,红薯玉米收成都不行,偌大的地窖里空荡荡的,只放着四五个老南瓜,这就是未来一个月张家的粮食。
张元顺跟着儿子来到地窖,满脸的狐疑,地窖里确实是一个安全的地方,这里真的没有第三个人,而且两人说话,上面的人也听不到任何的声音。
“爸,我多挑了半担水就被人打,你有没有想过,要是我们家地窖里有水井的话,咱们是不是就不用受赵元成的气?而且,有水的话,咱们可以在后院子里种菜,这样冬天也饿不着我们……”
张建国这一说,张元顺就直摇头。
挖水井,村里可不止一个人有这种想法。
原本村里有好几口井,哪怕天旱吃水却没啥问题,可是架不住干旱时间太长了,开始只是村里一口井干了,后来接二连三的水井都干了,就剩下村东尾靠赵家那边一口井还有水。
可是就那口井,距离他们家挺远的,关键是村里有不成文规矩,每次打水只能打半担水,一家最多一天也只能打一次水。
这也是赵元成动手打人的理由,可是,张建国打一担水,那是有原因的!
“我观察过,我家这个位置低,而且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,天旱地下水位下降,肯定要深挖才有水,与其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挑水,还受气,不如咱们在家挖一口井……”
张建国劝说着父亲张元顺。
前世,张建国家后院确实有地下暗河,只是以前并不被人知晓,只是后来他家挖地窖,挖着挖着就发现有底下溶洞,再深入一点就挖出了一条很大的地下暗河。
“这,家里也没啥钱,挖井需要不少钱,咱家也没啥吃的,而且你被赵元成打,这事还没完,咱们不能轻重缓急都不分吧,等手里的事情都忙完了,咱们父子再挖井也不迟……”
张建国有点犹豫,经历过大旱的人,对于挖井还是有些向往的。
“爸,你糊涂,轻重缓急,挖井才是大事,这天不下雨,回头菜肯定也种不活,搞不好今年村里要饿死人,或者有人出去逃荒,咱们要是把水井挖出来,说不定能在后院像去年那样种一堆大白菜,回头向生产队借点粮食,这日子也能过下去了……”
张建国发了一通火,而听到父子两人吵架的何玉芳也来到地窖,听到儿子的话,她非常赞同。
缺水的日子,实在是太难了,要是有一口井那该多好呀。
“那行,就听你们的,挖井,但是赵元成打你的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,我得找他家讨个公道,我的儿子不能被人欺负……”
张元顺终于答应挖井了,不过还是没放弃要去找赵元成。
“讨公道的事情让我来,我是不会放过赵元成的,不过这事不能蛮干,他们家兄弟多,真动手打起来,我们会吃亏,爸,你放心,我不是那种能吃亏的人,打我的事,我一定会让赵元成付出代价,而且,赵家以后也不会有人好日子过……”
张建国恨恨的说了一句,前世他家被赵家欺负的家破人亡,这事他自然是放在心底会报仇。
但现在有些事情还没发生,而且赵元成运气特别好,他家有很多贵人和奇遇,想弄死很难,但是不妨碍张建国先收点利息啥的。
一家人最重要的是齐心,劲往一处使,哪怕穷也不怕。
所以在吃完一点南瓜汤后,安排两个妹妹早点休息,张建国和张元顺拿着一根松油枝,去地窖挖井。
何玉芳也来帮忙,这幸好是他家地窖本来就大,不然就这松油枝的烟味,都能把人眼睛熏疼。
本来家里是有煤油灯的,但是煤油得拿票去乡里买,太贵了,张家总是秉承着能省就省的原则,平时都是用松油枝照明,好在除了有点呛眼睛外,照明比煤油灯还亮。
张元顺干活是一把好手,地窖的土层开始也好挖,挖的土也没浪费,都送到院子堆积起来。
好的土壤打算沤肥种菜的,不好的土则都到家不远的一块低洼处填平,回头也可以用来种点瓜果蔬菜啥的。
这一挖一家人就干到半夜,这会也没啥水,只能把身上灰土抖一下,用攒着的水胡乱洗把脸,这洗脸水也没舍得倒,还得留着洗脚,回头再用来浇菜。
这一夜张建国很难受,肚子饿,浑身肌肉都疼累的不想动。
关键是全身上下都脏的要命,都可以搓泥了,可惜,这种日子不好熬呀!
不过一大早,张建国就出门了,走的时候告诉父亲,他去处理赵元成打人那事了,让张元顺别担心,听他的消息就可以了!
张元顺着急也没用,这会还在村集体做事,吃的大锅饭,这边村里干活是记工分的,壮劳力男的一般十分,女的干活麻利的能拿到八分。
像赵家村,虽然天不下雨,没有什么庄稼,但是村里还有大活要干,那就是修水利,家家户户都要出人。
不过去干活前,张元顺还是抽空跑到村长那边找他告状,他儿子张建国不能白白挨揍!
可惜,事情有点麻烦!
最新评论